關于印發山東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 2024-01-31 16:41:00
- 畢寧
- 來源:http://edu.shandong.gov.cn/art/2024/1/25/art_107055_10328102.html
- 發證機關:山東省教育廳
- 發文編號:魯教體字〔2024〕1號
- 學段: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高等學校,特殊教育,職業教育
- 政策發布日期:2024-01-31
- 無具體說明的有效期
山東省教育廳等8部門
關于印發山東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
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魯教體字〔2024〕1號
各市黨委編辦,各市教育(教體)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各市紅十字會,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教體藝〔2021〕7號),提升學生健康素養,省教育廳等8部門聯合制定了《山東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山東省教育廳
中共山東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東省財政廳
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山東省紅十字會
2024年1月22日
山東省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衛生健康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認真落實《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教體藝〔2021〕7號)要求,全面提升學生健康素養,奠定學生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堅實基礎,現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構建高質量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體系。到2025年,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學校實施、社會參與的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更加完善。到2035年,學校衛生條件、體育設施、健康教育和健康素養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建成教育強省和健康山東要求,形成高質量的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體系。
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1.明確健康教育內容。嚴格落實教育部《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掌握日常鍛煉、疾病防控、食品衛生安全、合理膳食、體格檢查、心理健康、生長發育、青春期保健、艾滋病專題教育、心肺復蘇、安全避險與應急救護等方面知識和技能。把預防新型毒品等毒品預防教育納入健康教育課程。開發健康教育教學資源,推動健康教育融入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全過程。(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列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完成時限:長期堅持)
2.落實健康教育課時。完善課程安排,落實各學段健康教育教學時間,中小學校每學期在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總課時中安排4個健康教育課時。鼓勵普通高校開設健康教育相關課程,師范類、體育類普通高校應開設健康教育必修課和教法課。建立省、市、縣、校四級健康教育教學網絡,到2025年,市縣兩級設立衛生與健康教育教研員的比例達到100%。經常性開展學校健康教育示范課與教研交流,提高教學質量。(責任單位:省教育廳;完成時限:2025年12月)
3.拓寬健康教育渠道。構建學科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經常性宣傳教育與集中式宣傳教育相結合的健康教育模式。依托“師生健康 中國健康”“中國學生營養日”“全國愛眼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世界艾滋病日”“國際禁毒日”等重要活動和時間節點,多形式向師生家長開展健康教育。深化“互聯網+健康教育”,充實《新課堂·健康校園》節目內容,每周播出1期。支持醫療衛生機構專業人員、學生社團、志愿者開展衛生健康知識宣傳教育。(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完成時限:長期堅持)
4.增加體育鍛煉時間。按照省政府辦公廳《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重點任務及分工方案》(魯政辦字〔2021〕136號印發)要求開齊開足體育課,健全完善體育競賽體系,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幫助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嚴格落實眼保健操制度,豐富陽光大課間形式。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確保中小學生每天鍛煉2小時。將體育類活動課程作為課后服務必備形式,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體育鍛煉。增加校內體育活動時間,保障學生每天中等強度以上體育鍛煉不少于1小時;落實體育家庭作業制度,保障學生每天校外體育鍛煉不少于1小時。(責任單位:省教育廳;完成時限:2024年12月)
5.強化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生命教育、親情教育、同伴教育,增強學生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意識。及時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危機識別和干預機制。推動市、縣全面設立心理健康指導服務平臺,構建學校與精神衛生醫療機構之間的心理危機轉介“綠色通道”。加大學校心理健康師資隊伍建設,2024年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中小學校比例達到100%。(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完成時限:2024年12月)
6.加強學校急救教育。實施學生應急救護知識技能普及行動,加強學校急救設施建設和師生救護技能培訓,鼓勵高校在校生參加紅十字救護員培訓。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配備自動體外除顫器。到2025年,創建100所左右國家級急救教育試點學校,1—2個國家級急救教育基地。將應急救護知識技能納入學生軍訓,鼓勵高校開設應急救護相關課程并納入學分管理。小學階段開展安全教育和應急避險知識科普宣教,中學階段培養自救互救和自我保護能力,大學階段普及應急救護、防災避險知識技能。(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紅十字會;完成時限:2025年12月)
三、強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7.加強健康教育人才培養培訓。支持高校設立健康教育學院,鼓勵具備條件的高校開設健康教育等相關專業,培養健康教育師資。加強健康教育師資培訓,把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和學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保健教師、健康教育教師、體育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的重要內容。將學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納入衛生健康系統相關培訓內容。建立培訓考核機制,切實提高學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工作能力和水平。(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完成時限:2025年12月)
8.配齊學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鼓勵各地通過公開招聘、協調醫療機構派駐專業人員等方式配齊中小學校醫,或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提供相關服務。強化醫校合作,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與學校簽訂結對共建協議或選派執業醫師到學校服務。到2024年和2030年,各市寄宿制中小學校或600名學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學校配備專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分別不低于75%、95%,各市600名學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學校配備專(兼)職保健教師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分別不低于75%、95%。(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完成時限:2030年12月)
9.優化學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業發展環境。在學校核定的崗位總量內,科學、合理、動態設置學校衛生等專業技術崗位,拓寬學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業發展空間。學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可按照《山東省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價標準條件(試行)》(魯衛人才字〔2023〕3號)自主選擇申報衛生系列職稱相應類別公共衛生專業,申報公共衛生專業重點評價學校健康教育、疾病防控、食品衛生安全、工作時長等內容,實行單獨分組評審。符合條件的鄉鎮學校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可按規定申報基層衛生職稱。將醫療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到高中階段及以下學校開展1年以上醫療衛生服務視為基層工作經歷。(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完成時限:2024年12月)
四、改善學校衛生工作條件
10.優化學校衛生機構設置。高等學校要嚴格按照《高等學校醫療保健機構工作規程》要求,設立校醫院、衛生所或衛生科。中小學校要嚴格落實《山東省普通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標準》要求,設立衛生室或保健室,寄宿制中小學校應當設置衛生室。設置衛生室的應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完成時限:長期堅持)
11.推進學校衛生設施建設。按照《學校衛生綜合評價》(GB/T18205-2012)要求,高水平推進教學衛生、生活設施建設,高質量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按規定對教室環境、生活環境、公共場所衛生進行監測,及時完善修整達標。新建學校的飲水、教室采光和照明、通風換氣、采暖、廁所等衛生設備,應嚴格執行最新國家標準。(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衛生健康委;完成時限:長期堅持)
五、健全疾病預防體系
12.提升傳染病防控能力。充分發揮疾控機構職能,加強對學校衛生工作的業務指導和技術培訓。堅持多病共防和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制度,完善傳染病防控“兩案九制”制度,利用“全省教育系統衛生工作管理平臺”落實師生因病缺勤缺課登記追蹤。強化肺結核、流感、水痘、感染性腹瀉等學校常見傳染病防控,提升學校應急管理和健康管理能力。(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完成時限:長期堅持)
13.持續開展健康體檢。嚴格落實《山東省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實施辦法(2022年版)》要求,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在校期間每學年進行1次健康體檢。健全學生健康電子檔案,部門間相關數據共享共用,加強學生健康體檢數據分析應用。優化調整體檢項目費用標準,強化體檢質量監測,保障體檢質量。按照《中國學校結核病防控指南(2020年版)》要求,做好新生入學肺結核篩查。(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完成時限:長期堅持)
14.實施體質健康監測。每年開展全省學生常見病及健康影響因素監測、評估、干預工作。規范學生坐姿和執筆姿勢,預防控制學生近視、脊柱彎曲異常等發生、發展。每學期至少開展1次學生視力篩查,并將結果及時反饋家長。加強學生健康管理,開展健康評價,為學生制定個性化健康指導方案、發放健康處方。探索建立特異性體質和特殊疾病學生健康管理制度。(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體育局;完成時限:長期堅持)
15.開展校園愛國衛生運動。全面實施垃圾分類,推進垃圾無害化處理及可持續利用,大力推進綠色學校建設。加大學校控煙宣傳教育力度,實現無煙學校建設全覆蓋。開展健康學校建設,到2025年建設全國健康學校100所,全省健康學校500所,到2030年省級健康學校比例達到20%。(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完成時限:長期堅持)
六、落實食品飲用水安全管理
16.保障食品營養健康。全力推動學校營養與健康工作,倡導營養均衡、膳食平衡。指導學校科學制定每日食譜并公示。加強飲食教育,引導學生珍惜糧食、尊重勞動、踐行“光盤行動”,形成健康飲食新風尚。(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完成時限:長期堅持)
17.嚴格食品飲用水安全管理。嚴格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全面落實學校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和校(園)長負責制,完善“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機制,全面落實學校負責人陪餐制度。建立健全學校飲用水安全管理制度,定期開展水質監測。加強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綜合治理,定期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發揮各級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作用,提升健康宣教和應急處置能力。(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完成時限:長期堅持)
七、加強組織保障
18.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把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納入教育事業規劃,加強統籌協調,定期研究重大問題和重要工作安排。要按照全省統一部署制定本地區實施方案,明確部門分工、落實工作責任。各學校要建立校長負總責、分管校領導牽頭抓、相關部門保落實的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機制。
19.優化發展環境。加強工作經費保障,納入學校年度預算。鼓勵公益機構和社會組織支持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多渠道增加投入。廣泛宣傳各地各學校典型經驗和做法,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推進的健康促進機制,營造良好健康教育環境。
20.健全協作機制。構建各級教育、衛生健康等部門密切協作的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各地疾病預防機構等專業機構要為學校提供專業指導和技術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高校校醫院納入當地社區衛生服務網絡,提供公共衛生服務與基本醫療保障。將具備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中小學校醫務室納入政府公共衛生體系。推廣醫務托管、醫校協同等經驗做法,為學生開展針對性的健康促進和預防保健服務。
21.納入評價體系。各地要強化考核,把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市縣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指標,納入學校督導評價體系,加強督導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