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开国产对白在线观看,草莓国产视频播放任你爽,学霸把学渣带到图书馆做,亚洲欧美制服国产综合,美女脱内衣18禁免费看

觀點 | 楊媛媛:“核心素養”落地,課堂學習與價值觀、態度的培養不能脫鉤

2017-09-28 09:00:00
管理員
原創
7584
摘要:核心素養研究和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途徑、載體、方式,是最受教育界關注的課題之一。但是,仍有較多專家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看成教育政治化功能的需要,將課堂學習與價值觀、態度的培養割裂開來,這無疑是片面和狹窄的。 報紙原文:《走出對“核心素養”認識的誤區》 作者: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博士 楊媛媛
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立德樹人”是我國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最高方針,并需要落到實處。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 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研究制定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體系是落實立德樹人工程的首要環節:“教育部將組織研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由此,“核心素養”一詞首次出現在國家課程改革的重要文件中,并作為“立德樹 人”的下位概念,成為統領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與依據。2016 年 9 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正式發布——以“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 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核心素養,以及十八個基本要點。

“核心素養”這一概念在被提出后,一直是教育領域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關于“核心素養”的討論乃至爭論也不曾停歇。有專家認為,“核心素養”只是素質教育的新名詞;也有學者認為,“核心素養”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難以在課堂教學中落地;還有學者提倡“核心素養”下的教育,講求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配合。綜上問題,筆者作相關剖析。

核心素養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1999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召開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會前頒布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決定》,提出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從決策層面看,素質教育由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提出,是我國教育發展的宏觀指導思想。而核心素養由教育部提出,是實施課程改革與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頂層設計。

在價值定位方面,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上承宏觀教育指導思想,下接具體教育實踐。通過“核心素養”,樹立“全人發展”的教育理念,明確學生應有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指導課程標準和評估標準的設計,引領課程改革和育人模式變革。

同時,“核心素養”進一步豐富了素質教育的內涵,既是對世界教育發展趨勢的呼應,也是我國教育觀從“育知”到“育智”再到“育人”的根本轉變。核心 素養最早于1997年,由經合組織(OECD)提出。隨后包括美國、日本、歐盟等相繼發布了各自的核心素養框架,都秉承以下理念:1.教育“以人為本”, 為了人的全面和可持續發展;2.通過教育使得學生獲得持續學習的能力;3.淡化教育的工具觀,強調教育與個人幸福以及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見,在知 識體系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核心素養”著眼長遠、格局宏大,使得“君子不器”,從而能在變化與競爭中不斷找到自己的價值與發展空間。

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落地

研究和尋找“核心素養”落地的途徑、載體、方式,是最受教育界關注的課題之一。但是仍有較多專家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看成教育政治化功能的需要,將課堂學習與價值觀、態度的培養割裂開來,這無疑是片面和狹窄的。

“核心素養”強調知識、技能、社會參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同一體,即這些因素都處于同樣重要的地位,相互影響,不可分割。“核心素養”下的課程與教 學方式,不僅強調能力,還考慮學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不僅是對應試教育的顛覆,還是對現有相對狹窄的學科觀的反思,倡導轉向跨學科教育模式,強調“全人教 育”。

事實上,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被置于很重要的地位。在新加坡,尊重、誠信、關愛、和諧、負責等是其素養框架中的核心與決定性因素。中國 香港地區提出八個關鍵學習領域、九大學習宗旨以及四個關鍵項目。“學科”轉化為學習領域,對學習領域的掌握是學習宗旨之一,語文能力、閱讀習慣、身份認同 和責任感等學習宗旨又與各領域知識發生具體聯系。四個關鍵項目(德育及公民教育、從閱讀中學習、專題研習、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則始終貫穿于各領域學習中, 對學習模式、學習任務等提出新的要求。知識和能力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習品質的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責任感與認同感的培養都通過各領域知識與關鍵能力 的整合傳遞給學生,素養與能力滲透到學習的方方面面。

至于對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否在課堂中落地的質疑,其實我們只需仔細思考一下就會明白,撐起任何一個學科的都是其背后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數 學的學習培養秩序美感與精確性;物理學習啟發學生不斷探索未知世界;英語和語文的學習更是與意識形態、文化尊重、家國情懷、價值觀等緊密相連。教育難道不 應該在教授知識、技能的同時,也在日常點滴中啟發心智、啟發真善美嗎?所以,將情感態度價值觀與學科知識相割裂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全人教育下學校仍是最重要的教育陣地

有學者提出,以“核心素養”為指引的教育,講求社會、學校、家庭的合作。確實,全人教育對學生所處的人文大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自主發展與社會參 與方面,更加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與自覺。但只要教育公平仍然是我國教育的大前提,那么學校教育的首要性與重要性就不可替代。學校和教師應當進一步思考:如 何為學生提供更有效、更有質量的學習體驗,如何在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良好學習習慣方面作有益嘗試,如何在拓寬學生眼界、培養寬闊心胸與情懷方面為學 生提供更好的資源,如何在教學方式上做到張弛有度,以培養學生堅毅、誠信的學習與做事品格。這些任務的達成,固然需要家校合作,需要有更多社會資源的參 與,但學校仍然是主渠道。學校的學習占據了一個學生一天三分之一的時間,而中小學又是一個學生從年少到成年最重要的時間段,是吸收知識、養成習慣與品格的 最關鍵時期。只有保障學生在校學習的高質高效,才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學生家長課外的經濟與精力負擔。

“核心素養”作為教育改革的戰略設計,既是國際教育發展形勢的需求,也是對全人教育觀的系統闡述。教育工作者、專家應當達成共識,形成合力,以“核心素養”為引領,推動學校文化建設、課程改革、教學改革、評價改革的深化。立德樹人,我們仍然任重道遠!

文章原載于社會科學報第1576期第5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發表評論
聯系我們
聯系人: 吳先生
電話: 0532-66006011(周一到周五9:00~17:00)
Email: doc@yincai-kejiao.com
地址: 青島市北區連云港路20號7080中心廣場1號樓1205
移動訪問